top of page

      筷子是起源於中國的餐具,在中國、台灣、日本、韓國及越南等地方被廣泛使用,隨著華僑移居到歐美國家,西方對筷子也不陌生,很多家庭都備有筷子。法國旅遊協會制定了一項「金筷獎」以表彰出色的中式料理餐廳;在德國有一所「筷子博物館」,收藏上千種不同時期的筷子。然而如此常見的食具,你知道它的由來嗎?

筷子的由來

      中國人使用筷子,大約在三千多年以前。由於人們設法以某種工具方便取得燙熱的熟食,所以筷子的發明跟原始農業和陶器的運用和發展有著直接關係。

筷子稱呼

​         先秦時期稱筷子為「挾」,秦漢時期成為「箸」。當時的人因「箸」與「住」字諧音,「住」有停止之意,而覺得不吉利,所以就反其意而稱之為「筷」,這就是「筷子」名稱的由來。

各國筷子特色

中國
        筷子的形狀大多為近似的長方體圓柱體,或頭圓尾方,只在頭部略細與尾部分別,近年尖頭筷子也流行起來。由於竹的生長比較快和廣泛,竹筷的使用率很高,也有用傳統的紅木和象牙等名貴材料製作的筷子。

 

日本

        繼承中國的固有制筷工藝,又別出心裁地將其本土化。日本流行極尖頭的筷子,由於海島環境,通常都是質製作,方便夾取魚刺,同時款式十分繁多,也有包的,名稱沿用中國古語「箸」,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,日語稱為「菜箸」,台灣也常見。
 

韓國

        最早引入筷子文化的中華境外地區,約有一千多年,他們把餐具的功能分得較細,吃飯用匙、夾菜用筷。因為戰亂關係,為使筷子更耐用改為不銹鋼,既合乎當地飲食又方便清洗使用。因應傳統韓國的房屋結構習慣將食物、碗筷放在矮桌再端到各自的房間用餐,故設計為搬動時不易滾動的扁筷。所以他們的筷子都是扁平的兩片金屬製成。
 

越南

        越南筷整體平直沒有粗細之分,雖然曾被法國長期殖民統治,受過西方文化的衝擊,但依然保持用筷子的傳統,是東南亞少數用筷子的國家。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