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      華人社會一年之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傳統節慶與習俗,臺灣原住民的生活中也有各式各樣的傳統祭典,然而在你我的印象中原住民有文字紀錄嗎?他們又是如何記得哪一天該準備什麼樣的祭儀呢?


      台灣原住民中只有排灣族與布農族有「行事曆」這樣類型的文物,其中在一九三七年學者在南投一位布農人家中發現一塊「木刻畫曆」板上所畫各種圖形以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記載農事、出獵等事,來表示全年應行之歲時祭儀及生活禮俗。「木刻畫曆」所發現的符號被認為是該族群的文字,每種符號都有其特殊意義的存在,因而布農族成為台灣原住民中唯一擁有自己文字的族群。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因此木刻畫曆就是布農族文字記錄的體現哦!

木刻畫曆

「木刻畫曆」長約120公分 ,寬約20公分 ,

木板厚約6公分 ,畫曆上分為八段:
◎A段:一至六日為「造地」、「整地」和「開墾」的祭典日。

◎B段:十五天為「播種粟米」的祭儀。大約在農曆春節(正月)後舉行。

◎C段:兩天為粟米收穫祭。
◎D段:八天為除草祭儀。
◎E段:十二天為「打耳祭」。
◎F段:十六天為「豐收祭」,要殺小豬。這段期間不能吃甜食。
◎G段:十天為「首飾祭儀」即「嬰兒祭」,為今年出生的小孩們掛上首飾、命名和釀新酒。這段期間禁吃甜食。
◎H段:六天為「拔稗祭儀」,由男人爬上榛木大叫「Xo, Xo, Xandi te Tel」(就是,「肉啊!來吧」),希望此番能出獵順利,把很多的肉帶回來。

 

        木刻畫曆上記錄著小米的祭祀曆,因為小米是布農族人最重要的糧食 ,將一年裡最重要的七大祭典更名為 lusˋan maduh (小米的祭祀),其主要是依照小米的生長及配合種植小米(粟)的農時及祭儀而定,布農族在進行重要的農事之前,首先會進行一連串的儀式或禁忌。

        由於沒有確切的曆法可以詳細的記載時間,後來就依小米的成長時間為每月的祭祀準則,布農族以月之盈虧來記月,每年農耕之始為十一月,把一年分為十三個月設閏年以調整陰曆合於植物及氣溫之季節變化。

        今天適合搬家,明天不宜嫁娶,在現今生活中無論大小事我們仍習慣參考「農民曆」,然而這項曆法是怎麼來的呢?
      「農民曆」的起源由商代開始,先人們把長期觀察時節變化的結果,制定出一套讓百姓能夠在農做時有所依循的曆法。 在春秋時期,為了能夠充分說明季節氣候的變化,當時的天文學家制定二十四節氣的名稱,進而有了季節的觀念。
       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,大約是二十九天十二小時四四分四秒左右,因此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三五四天而已,比陽曆“少了十一天”,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,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,稱為「閏月」,所以我國在古時候有「十三月」的名稱,(這點和布農族的曆法概念是相似的),在科學的輔助下,閏月的設置更加精確了。
        古人因為歷史的教訓而記載於當中的也能在農民歷看到,像是一些食物相剋或是草藥等知識,其實在現代醫學來說,說多依舊是正確無誤的!因此雖稱為「農民曆」,但無論士農工商都會參閱。

1. 以月亮為周期計算的單位

2. 以第一級產業( 農業 )為基礎

3. 記載了生活中的注意事項

*由於天文觀察的差異及種植的主要作物不同,因此無法作時間點上的比較。

相關的曆法 - 農民曆

​        無論是木刻畫曆或是農民曆等,這些前人所留下的智慧都是台灣重要的文化結晶,瞭解它們起源的同時,讓我們一同欣賞台灣文化的多元。

木刻畫曆與農民曆的相似處

木刻畫曆知多少?!

請問木刻畫曆紀錄的是下列哪樣農作物 ? 

木刻畫曆是台灣哪個原住民族的文化產物 ? 

這張圖示在木刻畫曆中表示什麼 ? 

​內容參考:
http://117.56.147.179/04_culture/frame/f-binstrument.aspx

bottom of page